读知乎《民族工业软件之殇》

原文: 民族工业软件之殇 - 知乎 (zhihu.com)
原文作者: 凤凰牌老熊

2020年在中国软件历史上注定将是浓墨重彩的一个年份。 当大家还在因为华为被列入美国进出口管制清单的事件而猛然发现国产芯片制造的软肋时,北航、哈工大等学校又被宣布列入管制清单并禁用Matlab等软件,引发了公众对国产工业软件的担忧。 可是当大家刷着抖音、聊着微信,忧国忧民地感慨国产工业软件消失的10年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关心过这些软件公司、工业软件工程师,是怎么渡过这十年的。

  • 2020年风云突变,显著事件发生。
  • 普罗大众用那些技术水平很低的手机应用感慨工业软件缺失。这是多么的讽刺。

北京2020年的春节,也是最无趣的春节。一场瘟疫把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从社会到个人,都在重新洗牌调整。大家都被死死的钉在家里,谁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在百无聊赖之际,我接到好友的电话:“你知道吗?中科辅龙终于卖掉了, 给陕西的一个公司”。 放下电话,沉吟良久,百感交集。当时就想,我需要为这个公司写一点什么。虽然文笔不好,也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公司的存在,知道有一波人,他们为民族工业软件的崛起而奋斗过。

  • 中科辅龙卖掉,引发了此文的撰写。
  • 为了忘却的纪念。

回到17年前,2003年,同样是在北京,人们也正在经历着一场瘟疫,SAAS的肆虐给就社会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同样是在这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中科辅龙打过来的,邀请我去公司入职。

  • 我与中科结缘于2003年。

【公司概况】

公司在上地信息大厦9楼, 电梯出来就是公司的所谓前台。和多数民企不一样,并没有一位妖艳的妹子坐在大桌子后面迎接。 正对着电梯的过道写着公司的Logo和全称,这是唯一一个适合拍公司正式点的照片的场合了。 行政部正对着大门口, 只要有外人过来敲门,行政部的人就会出来开门接待。

  • 行政部负责接待。

image
image

公司内部就是软件公司的典型布局, 一溜的电脑桌。 9层楼的采光还是很不错的,整个办公的大开间显得开阔大气。工作几年,墙上很少像互联网公司那样贴满各种公司文化宣传。大部分都是白墙。偶尔在公司周年庆的时候,会拉一个红色横幅来庆祝下。 这倒不是老板小气省钱,公司的装饰一如公司风格,朴实无华,不玩虚的。

  • 公司文化也体现在装修风格上。

image
image

公司成立于1998年, 早期是在中科院计算所。直到2003年, 还有不少员工仍然是计算所的职工身份。 2002年才从中关村搬到了上地信息大厦。

  • 时间、地点、背景、过程。

【唐老师】
报到当天见到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唐老师,大家都喊他唐总。唐老师正好比我大一轮(12岁),30多岁很年轻就是计算所的博士生导师。没有少年得志的轻狂,也不像后来互联网公司中得志的年轻人的高傲。见到唐总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儒商”,平易近人,没有架势。 在和公司同事混熟之后,也逐步听说了唐总的一些事迹。 他是国内最早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几位专家,在博士期间搞了管道设计软件。毕业后在计算所当导师,后来响应国家和中科院的号召,要产研结合,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向当时如日中天的联想学习,出来创办了这个公司。 当然,联想集团和计算所也都给了投资。
从教授到商人的转变,对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象中他一直很忙,但产、学、研一个都没拉下。
在公司,除了各种高管会议、董事会议,市场营销工作占据了不少时间。经常看到唐老师黑着眼圈进办公室,准又是熬夜写标书。虽然公司有不少博士,重要的标书还是唐老师亲自动手编写的。“大家市场接触的少,写的不到位”。
此外就是各种的应酬活动。客户公司的高管到北京,大部分都是唐老师来出面接待。那时候,酒文化还非常盛行,接待等同喝酒。 而在酒桌上,作为接待方的主人,唐老师往往都是喝酒的主角,谁都想和唐老师喝几杯,敬酒。红酒喝完了上白酒,白酒喝完了上啤酒,从晚上5、6点喝到11、12点都是家常便饭。开会时经常看到唐老师挥舞这他那略浮肿的手。唐老师对酒精有点过敏,但应酬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却是无法逃避的事情。
每年计算所会给唐老师一些招生名额,每年1-2位学生,可以到公司来实习,也为公司引入了不错的有生力量。 虽然工作很忙,对学生的指导,唐老师也是尽心尽责,定期的作业指导,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一件都不能拉下。 不少学生在毕业后,也会定期回来看看唐老师。
尽管忙得不可开交,合作的几年间,没见过唐老师发脾气。 每天都笑咪咪地到公司,和大家打招呼。几年后,当我自己被创业搞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才真正理解到唐老师的不容易。 一起出差的时候,唐老师会给我们讲一些故事,讲讲创业的道路。唐老师说的最多的故事,是一次系统汇报。汇报对象是某市领导, 为本次系统上线还专门搞了个仪式,不少市领导出席会议。然而在会议开始前2小时,项目负责人给唐老师打电话,说系统崩溃了,怎么都启动不起来,原因没找到。直到会议开始前15分钟,系统才恢复正常。唐老师从没说过这快2个小时的时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么顶着压力和领导们谈笑风生。每次说起这个事情,都是笑咪咪的,好像是在看演出。 这不是最后一次公司的系统在现场出糗或者差点出糗。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唐老师从来没有由于这些事故指责过谁,更不用说开除人了,但事故的复盘让大家都会很沉重,压力很大。
尽管创业道路艰辛, 唐老师对选择的道路没有一丝的怀疑和退缩,他的坚毅也是支撑着公司往前走的砥柱。 唐老师将公司命名为“辅龙”。就很给自己孩子起名一样,这名字也承载着唐老师的期待和抱负。多年以来,唐老师对这个名字都非常自豪。辅龙包含两层含义,直观的理解是“辅助设计的龙头”,期望公司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翘楚。还有一层含义则是辅助龙的传人,“用科技辅助中国人”,实现实业报国。
image

  • 唐老师才高八斗,胸怀宽广,坚韧不拔。从学者转型民营企业家。

【刘老师】
我入职了好几周之后,有一天中午,公司来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 旁边的同事悄悄告诉我,这就是刘老师。那天刘老师心情很好, 刚谈好了一个大客户,回来和团队一起分享这个信息。 声音洪亮,整个大开间都能听得到她的声音。 几位博士也都停下手头的事情,像小学生一样在听着。
公司有人喊她刘总,更多的人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都更愿意叫她刘老师。 刘老师早先是北京石化工程公司计算中心主任。1995年,刘老师所在的中石化北京工程公司(BPEC)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开发实验室签署协议,合作开发计算机辅助工厂设计(配管设计)CAD系统。这项合作是辅龙公司业务的开端。 2002年10月,刘老师退休后, 正式加入中科辅龙公司,主管销售业务。 此后,刘老师一直默默指导和支持唐老师。不管是在应酬饭局上,还是公司会议上,都很小心地让聚光灯集中到唐老师身上。大大小小的决策,只要唐老师在,就让他来拍版,或者让我们去征求唐老师的意见,请他做最终的决定。
在工业设计领域,刘老师是业内公认最专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和当时国家最大的领导同届。作为国内设计领域最早经历从手工到计算机辅助设计转换的人员,刘老师在石油石化的工厂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而实际上,在公司刘老师还承担着产品经理的角色。 设计软件的重要需求文档,都会认真仔细评审。 但刘老师也从不以老资格来压人,对于不同的意见,会和大家一起讨论,给大家讲解工程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不仅仅在公司内部是这样, 对外部设计院的设计人员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会花时间悉心指导。因而在国内设计院,刘老师一直是德高望重的存在。公司销售人员说,没见过像刘老师这样的销售,我们出去都要想办法请客户吃饭,但刘老师出去,都是客户请她吃饭的。
刘老师一直在负责公司的市场和销售业务。公司软件产品的第一个单子便是刘老师拿下来的,让公司得到第一桶金。之后靠着刘老师的人脉关系,陆续拿下了几个设计院的订单。刘老师自己也非常忙,公司成立之初,一直在国内设计院间奔波,为产品推广而努力。 到了2004年,管道设计软件的国内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万了。
每次在公司见到这位忙碌慈祥的老人,心里总会有一种由衷的尊敬。 在一次非正式的会议上,刘老师讲了一个故事, 让我明白了她为什么在忙碌了一生,该含饴弄孙的时候却选择如此奔波的工作; 也明白了为什么公司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能够抵制外部的诱惑无怨无悔地付出。 刘老师说:
我在(中石化)公司负责软件采购业务的,你们知道早先外国人是怎么售卖管道设计软件的吗? 你们根本都想不到, 他们是按照设计的管道数量来收费的,一个管子1000多块钱。 一个工厂光设计费,都几百万出去了。那时候我就非常气愤,我就不信,这事情我们中国人做不来。后来我就到所里找唐老师,问唐老师我们能不能做? 唐老师回答说能!我就说你赶紧做,做出来了,我一定买!
刘老师说的几百万(人民币),那还是2000年前的价格。当时北京上地的房价是3000元一平米。刘老师已经从中石化退休了,领着不菲的退休金。 刘老师儿子也是某公司的高管。我们去过刘老师家,在三环边上, 儿子给她购置了一套大房子。第一次去刘总家的时候都转晕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这是两套百来平米的房子打通的。刘老师在一个不大的房间中办公,摆了很多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常开这。 刘老师解释说,她还得随时给客户解答问题。 如果没有管道设计软件这个事情,刘老师会和小区里面的很多同龄人一样, 逗着小孙子,每天想着去哪旅游。

  • 刘老师德高望众、人脉深厚。退休后为辅龙全力拓展市场,兼做售后服务。

【产品之路】
一、 CAD的崛起
1963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I.E.Sutherland发表一篇名为“Sketchpad-A 一种人机对话系统”的博士论文,文中描述了一个场景:设计者通过光笔操作操作来通过计算机在显示器上画出直线和图,设计者可以对图形进行修改。这个系统被公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型。 在60年代,计算机还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设备,尽管如此,资金雄厚的军工企业、飞机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还是敏锐的发现这个技术的诱人前景,IBM、洛克希德等公司投入重金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即CAD系统。在CAD系统上,往往只需要10来分钟,既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几个周才能完成的设计工作。 因而CAD技术给工程界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在此之前, 看似高大上的设计行业,在形式上,比纺织车间也好不了多少:
image


甚至还有这种姿势:
image

image

到了70年代,随着存储、显示器、计算机等价格的降低,以及鼠标等输入设备的出现,CAD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出现了一批从事CAD软件开发的公司,如Computer Vision, Intergraph, Calma, Applicon等。 80年代更是引来了CAD发展的黄金时代, Autodesk公司推出了AutoCAD软件,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推出了Pro/Engineer(简称Pro/E)软件等,逐步成为了CAD领域的霸主。

  • 以上叙述中重点关注推动CAD发展是公司,而非美国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研究所。

我国的CAD研发工作起步并不晚,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有学校开始研究CAD/CAM技术在航空、造船工程中的应用。1975年,西安交通大学研制了751型光笔图形显示器,三年内后推出了CAD基本软件。1984年,北航(当时还是叫北京航空学院)的唐荣锡教授带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多面体实体造型原型系统PANDA,并向国内研究所和学校公开技术,低价或无偿提供源程序。这个系统成为当时CAD的启蒙系统。到了80年代中期,各院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发出2000多套CAD系统。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全国启动了“CAD应用工程”。时任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提出了“甩掉绘图板”的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普及推广CAD技术及应用的浪潮。机械工业部先后启动了“1215工程”和“1550工程”,推动CAD在大中型设计院中推广使用,CAD产业引来了发展的黄金年代。

  • 我国的CAD之路从一开始就没有立足市场经济。2000多套CAD系统现在全部归零。

二、 PDSOFT系列软件
也就是在这个CAD高歌猛进发展的年代,1995年,刘老师所在的中石化北京工程公司(BPEC)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开发实验室签署协议,合作开发计算机辅助工厂设计(配管设计)CAD系统,这就是辅龙公司的核心产品PDSOFT产品的起源。

“CAD应用工程”被列为“九五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国家对相关软件企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1996年3月,唐老师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和PDSOFT项目组组长,牵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快速反应项目“工厂配管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获得批准,让PDSOFT项目获得国家级资助,为团队注入了启动资金。在计算所各种资源的支持下, PDSOFT软件初步完成研制,并在中石化尝试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1997年11月份, 建设部牵头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组织了PDSOFT Piping软件产品发布会,正式向全国发布计算机辅助工厂设计——三维配管软件PDSOFT Piping。这足以看到当时国家对民族工业软件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完成PDSOFT软件商业化的尝试,1998年,唐老师带着研发团队离开计算所,组建辅龙公司,以公司的名义,正式对外售卖PDSOFT软件产品。这也意味唐老师一直探索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正式落地,在CAD软件研发上走出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道路。

  • PDSOFT始于纵向课题,存在原罪。

此后,辅龙公司围绕流程工厂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三维管道设计与管理系统(PDSOFT 3DPiping)为核心,先后开发完成了11个软件产品,使PDSOFT成为了能够比较系统解决工厂设计问题的软件。

先推出的是管道支吊架系统, 即PDSOFT Support。 管道在安装的时候,总需要固定起来,用以支持固定的零部件被称之为支吊架。 支吊架是管道安装必备的装置,因而辅龙在3DPiping开发完成后,立即启动了Support软件的开发工作。

化工厂中的管道是为了支持化工产品生产而设计的。产品生产是将多种化工原料经过某些工艺产生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而制作的。现代工厂,成百上千道工序,不可能通p过人工计算来研制是否可行。而我们也知道,这工序的设计,对管道设计是有直接的影响。 工序的变更必然导致管道设计的变更。 为了对这个制作过程进行模拟, 辅龙公司推出了PDSOFT P&ID软件,即工艺自控流程图设计软件。

为了让 P&ID 工艺流程图设计出来的流程,和Piping设计出来的管道保持一致,公司又推出了 PDSOFT PipeChecking V1.0(管道一致性检查系统),检查P&ID图纸和三维配管模型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一致。 PDSOFT PipeChecking根据PDSOFT P&ID图纸的中设备、管线、管件、阀门、附件和仪表的工程属性和连接关系来检查对应的PDSOFT 3DPiping模型中设备、管线、管件、阀门、附件和仪表的工程属性和连接关系的正确性,并将检查结果输出到特定的用户界面中或者生成检查报告,供用户使用和管理。

这样围绕化工生产工厂设计的核心软件:管道设计、支吊架设计、工艺流程 设计,以及一致性检查系统,在2003年左右就全部开发完成并开始输出。

  • 进入公司发展阶段后开始打造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三、数字工厂之愿景

“借助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CAD软件能够做到对施工进展的100%的模拟和回放。施工工人每天要做什么事情,使用那些材料, 应该怎么处置,把他们放在哪里,通过设计软件都可以输出给他们。在软件中能够模拟出来每天的工地进展情况。今天施工完成后场地应该是什么样的,明天施工完成后是什么样的,应该都能够在计算机上看出来。” 早在2004年,唐老师在多个场合和大家聊天的时候,就给团队描述了这么一个场景。 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也没有任何文字记录,这个愿景就默默地根植到大家的工作中。

于是在解决完工厂设计问题后,公司将产品线延伸到施工阶段。对管道施工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管道的预制。比如能买到的某种型号的钢管是2米、5米和10米长的,但设计出来的管道是7米的,要么是10米管道截取,要么是5米+2米管道来焊接。这就是PDSOFT SpoolDesign软件的功能,可以自动生成预制管段图及预制管段安装图。

预制完成后,在管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施工流程进行组织,对预制和安装的每道焊缝的焊接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以此统计出完成工作量、焊工合格率、预制深度等,给客户一个详细的施工记录和质量记录。这个功能就形成了PDSOFT PipingManager产品。 和这个产品相配合,施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报告管段日报和焊接进度,采集相关施工过程信息,反馈到PipingManager上。 这就是施工工人使用的客户端产品PDSOFT PipingWorker。

最后,需要将设计和施工联动起来,让工程相关人员能够看到当前工作的进度,工程的完成情况,这就是PDSOFT 3DManager软件。3DManager把管道预制、管段安装和三维模型连接起来,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管段的不同状态,譬如【已焊接】显示黄色、【已安装】显示绿色等,让大家对当前的施工进展情况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 和我们显示病害状态的方式是一样的。

随着这些软件的陆续推出,唐老师开始探索设计和施工打通的问题。在他的规划中,设计图纸输出的时候,就可以给每一个物件打上标签。物件在进场的时候就带着这些标签,施工人员通过手持设备可以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物件放在哪,应该安装到什么地方。另外,在建筑完成后,维修阶段,也可以根据标签自动进行巡检,发现有问题的零件。这其中最关键的技术便是标签了。2006年冬天,唐老师了解到哈工大在物联网上有很不错的研究成果,立即就动身跑到天寒地冻的哈尔滨。在实验室和相关研究人员了解了标签的研究进展后,就赶到工厂和车间去现场了解标签的使用情况。当时RFID标签的生产成本还很高,在10块钱以上,就算批量生产,也只能降低到5元左右。此外,标签的供电问题也没有解决方案,最多能用3年,这在建筑领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这个超前的想法便被搁置下来了。

  • 又好又贵的技术需要匹配合适的商业模式。

虽然公司起源于计算所这么一个研究机构,唐老师在产品研发上却不像其他同行那样有着乌托邦的想法。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公司一直脚踏实地,以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产研结合,研发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不管是技术还是市场人员,都会是自己产品的第一用户,在客户碰到问题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出现在客户现场。根据客户使用的反馈,而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对产品的臆想来迭代开发。

  • 不要臆想来迭代开发是珍贵的理念。

就这样在唐老师带领的团队努力下,在2003年,当大量脱身于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CAD软件开发商纷纷退出或者倒闭的时候,辅龙公司就成为管道设计软件的毫无争议的第一品牌。也是这种产研结合有效产品开发模式,让公司挺过了2000年左右的这一段倒闭潮。

  • 在唐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公司坚定走市场引导的研发路线,形成了有效产品开发模式,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四、曲折的产品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软件研发都是一帆风顺的。辅龙公司有一款命运坎坷的软件产品,叫做钢结构设计。在PDSOFT软件基本成型之后,团队开始尝试拓展产品边界。 和管道类似的钢结构进入了大家的视野。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最典型的钢结构工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奥运场馆鸟巢。

产品研发的方式,仍然沿用PDSOFT的成功实践,采用以项目提炼产品的形式。 1997年7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唐老师与扬子石化设计院签署协议,双方合作开发三维钢结构CAD系统 PDSOFT SteelWorks。但是在系统开发完成之际,整个项目组遭遇了重大灾难,某个晚上,实验室的电脑硬盘和内存条遭窃,系统代码离奇丢失。一直到现在,这还仍然是个悬案。那时候研究机构的待遇并不高,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情况还是非常普遍。 实验室平时管理也不像公司那么严格,大家加班到很晚,离开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在,没有锁门,就导致悲剧的发生了。 之后整个团队重写了整个代码,项目周期也被延长了。 直到2000年,产品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组织的专家的鉴定,正式对外发布。

  • 低级错误造成重大损失。

当然,钢结构的研发只是最典型的一个项目挫折的案例, 毕竟最后还是完成了。 公司不少项目研发中也多多少少碰到一些困难。核心骨干离职、项目延期等,也并不少见。 2003年之后,公司新产品推出的速度明显的下降,而且也越来越慢。 核心产品几乎都是在2003年前完成的。 这和市场的变化以及团队建设密切相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但那时候,辅龙公司沉浸在产品研发中的每一个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公司和个人即将面临这什么样的变化。

  • 刚刚开始面对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持续成长?

【市场之路】

2001年6月份,科技部召开“全国CAD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验收会。至此,轰轰烈烈的“CAD应用工程”完成了历史使命。12月份,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新的一年,国家提出发展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各行各业迎来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篇之年。此时 全国从事CAD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已达到300余家。 2002年7月份,唐老师带着团队离开计算所,成立了中科辅龙公司,为PDSOFT软件的市场化做好准备。 10月份,刘老师加入中科辅龙,组建销售团队,正式启动了市场销售的工作。

一、转折点

2002年,对国产CAD行业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起源来自于CAD行业开始从二维到三维的演变。 早在1987年6月,AutoCAD发布3.0版本,增加了三维绘图功能,但这个功能一直不愠不火。此后在1995年,SolidWorks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开发的三维CAD系统,标志着CAD开始进入了3D时代。 三维CAD带来的不仅仅是渲染技术上的变化,其对团队在建模技术、几何造型等基础技术的要求远比二维CAD高得多。以对标AutoCAD的浩辰CAD和中望CAD为例,两者都是在2001年左右推出二维设计软件, 但直到2010年才几乎同时发布了三维设计软件,比AutoCAD晚了20多年。这个时间窗口导致许多国产软件失去了和国外软件竞争市场的实力。

幸运的是,唐老师带领的强大的研发团队,很早就敏锐地洞察到三维设计软件对CAD市场的重大意义,一开始就将研发重点投入在三维研发上。 当然,唐老师这个决策的底气来源于公司有这9位博士的加持,这个条件是国内任何一家CAD软件公司所未能企及的。

  • 团队的技术起点很高。

二、盗版之害

2004年, PDSOFT软件开始对外推广,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那时候每天坐地铁上班,地铁上到处都是淘宝的广告,但怎么也想不到,淘宝和PDSOFT也能够有交集。

PDSOFT软件在销售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被盗版的问题。为此公司专门开发了一款USB Key, 用来阻止未授权用户的使用,尽管如此,还是魔高一丈。有一天唐老师神色凝重地把一些技术骨干喊道办公室,打开淘宝,搜了一下“PDSOFT”,出来了一堆像这样的商品:

尽管国产软件相对动辄上百万的国外软件要便宜很多,一些盗版者还是把魔手伸向了国产软件。2010年唐老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时候提到:“我们的产品被盗版率很高,有次我上网查了一下,光淘宝上就有45个帐号在卖我们的产品。”PDSOFT报价15万元左右,最低成交价85000元,而如果以这个价格计算,盗版市场每年给中科辅龙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了公司5000多万元的年营业额。“一些小的设计公司和设计院都在用我们的产品,但是大多是盗版的。”

成功完成三维转型,并未给辅龙公司带来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制约国产CAD软件发展的第二个因素便是盗版软件了。首先是国外CAD软件,采取类似微软公司推广Windows和Office软件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放任国内盗版的发展。 当时从网上都能够很轻易下载到破解版的AutoCAD或者Pro/E等主流的设计软件,一些中小设计院为了省钱,也放任员工使用盗版软件。很多设计院往往就象征性地买1-2套正版软件以备检查,其他的全部使用盗版。 在这情况下, 大量的盗版不仅挤占了国产软件的生存空间,也导致国产软件无法提高售价。

最新的2020年AutoCAD报价是 一人年 8327元, 同功能的浩辰CAD 为2000元左右。 这是公开报价。实际上多数设计院能谈下来的价格远低于此,网上不少人反馈一个人月使用租金在60元以内。

国外盗版软件侵占市场,国内盗版软件侵吞收益,在这双重打压之下,国产CAD软件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破产。

  • 面对强敌,应主动求变,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三、国产之难

2005年,我以技术支持的身份,和销售人员一起到贵州某设计大院出差。 这个设计院是辅龙的大客户, 管道设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采购部门正在招标采购今年的软件。 来的当天晚上,例行地请采购负责人一起喝酒吃饭。贵州的餐饮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是味道好,不像川菜那样重口味;其次花样多,特别是网上盛传的各种昆虫,油炸之后,特别好吃; 而且吃到正宗的汽锅鸡。 此外,就是酒,正宗的茅台酒,不上头。 销售人员得逐个敬酒,一轮下来,小半斤白酒下肚,桌上的人都红光满面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就是常说的“酒喝足了,感情也到位了” 。 大家也聊聊今年设计院的行情,赶上好时候, 订单多的做不完。然后就聊到软件采购的事情,聊到海外某软件公司和辅龙竞争的事情。 采购负责人也为我们点出了其中的奥妙:

如果我买了国产软件,设计人员在使用中碰到困难而影响了进度,会把责任推到软件上,说是软件不好导致进度慢,我就要承担责任。 但是如果是买的国外的软件,我可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软件,用不好是你的问题,不是软件的问题。

这就是当时的设计院对国产CAD软件的“用户鄙视链”:海外用户鄙视度最低,往往会率先使用中国CAD软件,然后是国内的外资企业、国内民营企业,鄙视量的顶端,是市场的巨头国有企业。没错,最“歧视”国产CAD软件的其实正是我们的国有企业。但从国企角度来看,国产的CAD软件还不够成熟,不像国外软件那样经历了那么多的客户,功能设计更到位,稳定性也更高。由于软件问题耽误了项目设计进度,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2000年左右,尽管全国有300多家CAD软件研发机构, 但都是规模都很小,研发人员大部分都在100人以内。 和Autodesk、Intergraph等动辄上千人的软件巨头项目,完全不在一个竞争水平上。 另外,这些国内公司还基本是各自为政,相互竞争,无法形成合力。

  • 缺少资本支持。

CAD研发公司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类是CAD平台研发,如中望、浩辰等。 一类是基于CAD平台的专业设计软件(插件)研发。大家都知道, CAD平台本身对设计院来说价值并不大,需要借助大量的专业设计插件才能够发挥价值;而插件研发,也需要挑选一个更通用的平台,才能够得到更大的市场。这就在国产软件中形成了一个无人能解的僵局: 国产CAD平台由于用户量少,没有人愿意为他研发插件,功能单薄,竞争不过海外平台。 插件开发商由于投入产出不划算,不愿意为国产CAD平台开发插件,就只能绑定在海外平台上。

在这种困境中,首先出局的是国产CAD平台。 到2001年,当年国产CAD联盟的五家初始会员基本都从这个领域出局了,无一幸存。 后起的中望、浩辰等公司,却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又匪夷所思的蹊径。国产CAD平台只能顺着鄙视链去独立攻关的海外的公司,例如中望、浩辰等,都走出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曲折道路。在出海扩展市场的征途中,这几年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国外销售额甚至可以达到30%以上,反过来也赢得了国内企业的重视,成为国产CAD仅存的少数火种。

  • 主动求变,出海求生。

四、虎狼环视

相比之下,专业设计软件的研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绝大部分国内专业设计软件是依托AutoCAD平台的, PDSOFT也不例外。早期AutoCAD并无管道设计的插件,PDSOFT的出现,对AutoCAD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有利于AutoCAD在设计院的推广。 因而Autodesk公司采取拉拢的策略,辅龙公司成为Autodesk的全球合作伙伴。

入世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只饥渴的巨龙,需要饮用大量的石油作为饮料。国家也加快了对石油石化行业投入,开工建设了大量的炼油厂、化工厂,国内对管道设计软件的需求开始攀升。自2002年在中科辅龙切入的流程工厂设计领域,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一直高于大多数软件行业,特别是管道CAD这块业务,中科辅龙的利润率超过50%,获得的毛利很高,可以说是一个“闷声大发财”的领域。而中科辅龙每年对于研发的投入占年营业额的20%,大大超过了其他软件行业企业,

海外设计软件开始加大了在国内设计院推广的力度,也意识到管道设计软件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对软件的控制, 同时也看到这个领域的高利润,2005年,某美国公司和辅龙公司接触,打算买下这一家公司。 这个信息让员工惊喜交接。以前不少人和这家公司打过交-道,国际化的业务,全球企业,高大上的风格让辅龙公司看起来更像个五环外的乡巴佬。

但这个收购,看起来并不那么简单。辅龙为代表的国产CAD软件公司动了外资太多奶酪了。PDSOFT面世后,再也看不到刘老师说的按照管道数量来收费的事情了。2010年,以中望和浩辰为代表的CAD平台软件基本成型,在国内具备替代AutoCAD能力时,Autodesk公司立即启动了设计·飞越2010用户回馈计划,将原先25000元每套的定价,直接下降到6000元每套,而国产中望CAD软件也仅仅售5998元每套。

收购行动最后不了了之,很快就淡出了大家的日常。但紧接而来的挑战,却让公司上下非常紧张。

该公司大幅调低产品价格,和辅龙公司产品价格相仿。
该公司私下和客户约定,如果客户已经在用PDSOFT,那可以在卸载该软件后,可以免费使用该公司软件。

如上一篇文章所描述,这种策略对大型国企非常有杀伤力。一时公司所有销售人员都紧急商量对策,和客户沟通,稳定市场。当然,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这家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并无不妥。唯一让人紧张的是他的外资身份。实际上,国内公司在竞争中也会这么做。像刘老师所描述的按点来计价的方式,并不是这公司专门坑中国人而设置的,当时该公司在全球就采用这个定价策略。 问题是那时候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汇率还很低,人均收入也不高, 这个价格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预期。另外像刘老师这一代人,是见过世面的,亲历了国际形势的讯息万变。技术市场一旦被不怀好意地政治家利用,会对国家经济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如果所有的管道设计软件都是国外的, 那一旦被切断, 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最终市场是稳住了,但产品降价却是不可不做的事情了。从30万每套,降低到15万,价格腰斩,可想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会有多大,并由此引发的团队动荡,直至公司被并购。

五、市场之小

对to C 应用来说,降价可以收获更多的用户。但是在to B领域,降价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行为。 以管道设计软件市场为例,其主要的客户是建筑设计院,主要用户是建筑设计院中的管道设计专业,此外,暖通也可能会用,但不是必须的。来自2008年度的《中国建筑行业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 全国的勘察设计院总共是14667家,其中建筑设计院是4898家,也就是设计软件潜在的客户撑死了就这么不到5000家。从用户来看,2008年设计院专业设计人员总数是22.89万人,而这里又以建筑和结构设计为主,水暖电不到10%,预计用户数不会超过2万。 工程设计总收入为360亿元,软件采购总支出不超过8亿人民币。 每个设计院年初定采购计划的时候,今年要买多少套管道设计软件基本就定下来了。因而整体市场容量是固定的,不管是100万一套还是一万一套。

唐老师和销售团队也评估过管道设计软件的市场,就算全国设计院都吃下来,也就是2亿人民币左右的小市场。 尽管如此,考虑到设计软件的粘性,养活一个小公司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一旦有大公司把手伸过来,对小公司的打击就是致命的。 像Autodesk这样的大公司,在2006年的时候,光中国区的研发都有1400多人,第一季度的收入就达到4.36亿美元,完全可以使用其他专业设计软件的收入来支撑管道设计软件方面的市场损失。他要和某个专业设计软件竞争抢市场, 使用价格战就可以熬死对手。 尽管辅龙公司在产品能力上非常不错,但市场竞争却一步步地挤占公司的生存空间。

【团队建设】

一、技术挑战

在公司的西南角,经常都会看到瘦高个的李博士,他是跟随唐老师一起创业,从计算所转战到信息大厦的九位博士之一。 印象中的李博士总是戴着厚厚的眼睛,撅着嘴,瞪着大眼睛在聚精会神地写代码。 只要有人找他请教问题,他总是立即笑眯眯地转过身来。再复杂的理论知识,李博士总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话给大家解释清楚。 博士们喜欢说:管道设计要做的事情并不复杂。说来也是,管道设计从概念上看,并不复杂。 在化工厂建设的时候,必须首先进行设计, 确定每根管子的大小、长度、走向、材料等,以让化工原料能够在管子中正常流动,按照设计来发生化学反应,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

大家多少都听说过AutoCAD,在设计领域类似 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 但这个软件主要是为设计人员提供点、线、面等基本图形的制图功能。 而工厂施工上,为了控制成本、保证安全,会尽量使用标准件。比如钢管,按照不同的压力要求而分为不同规格的直径、厚度和材质; 螺丝螺母(称为紧固件)就更不用说了,一般使用的都是标准件,可以批量采购。所以就需要在AutoCAD之上做一层工作,提供这些标准件,让设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而不是每次都要从头开始画。 当然,这也只是基本功能。 在设计完成后,还得有验证的功能,模拟现实中工厂管道运行情况,看看能够承受压力、温度等。设计完成后,还要能输出使用的各种材料清单以支持采购,甚至可以输出开工建设的日程安排。 因为**工业设计软件第一个特点是技术难度高。**和微信、头条、抖音这些软件在难度和复杂度的设计上完全不在一个维度,要解决的也都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大学的时候,“机械制图”这门课曾经是很多人的噩梦。我也不例外,平时做了不少作业,也仅仅勉强能够及格。结果没想到毕业后还得和这些图打交道。

image
通过孔径和通过阀门的空气流速计算公式,别问我,我也看不懂。
管道设计软件的这个特点,使得该领域的入门门槛非常高。 当然不仅仅是管道设计,其他的工业软件也有类似的特点 。在公司建立的时候, 跟唐老师一起到公司的工作的还有九位博士,后来有两位转到信息化方向,还有7位继续在管道设计方向努力。就算放在今日,这依然是一个非常豪华的初创团队。 可要知道, 在公司创建的1998年, 全国的毕业的博士生总数才8518人(相比之下, 2019年则是62578人,增长了7倍多)。当时公司总人数不超过30人, 也就是博士占比将近1/3。公司初期在人才方面如此高配的主要原因,倒不是现在互联网一直在说的“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吸引三流人才”的理念, 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做法。若非博士,无法攻克管道设计的技术难题。

当然在to C领域,也有一些难题,比如高并发高访问量的处理,可和工业设计的这些难题相比,toC的问题更像是工艺问题。把服务器和代码看作不同的原材料,要做的是把代码做成无状态的,增加服务器的数量就可以了。对工程师来说,是通过某种技巧来解决问题。做好了,几亿人都知道,网站获得巨大收益,名利双收。管道设计软件研发是一个纯粹的“智力密集型” 工作。 和他相比,互联网那些事只能叫做“体力活”,敲键盘的体力活。

二、扎根行业
2006年的冬天,我和销售的小W去东北出差。大早晨找了一家苍蝇小馆,喝了一碗热乎的豆浆后,就开始去客户的单位了。 两个人聊着聊着,突然间小W就不吭声了,两眼放亮,径直往前走,前面是一堆管道。当时东北老工业基地,路上随处可见各种的暖气管、煤气管和工业管道,漆成醒目的大红色。 小W走到管道前面,抚摸打量着管道材质和尺寸。过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和我打招呼,说现在都养成职业病,路上看到管道和支吊架,都习惯的去看看它的型号。 接下来就如数家珍地和我念叨各种管道类型,各种紧固件。
平时对螺丝螺母这些东西都见惯不怪的,后来才发现这里的水也很深。螺丝螺母都属于紧固件, 光紧固件这一块,中国的国家标准就超过50个,每个国家还不一样。
紧固件标准: DIN德标,GB国标,ASME/IFI/ANSI美标,Q汽标,PEM标准,JB标准机械部,EN欧标,ISO国际标准,JIS日标,HG化工标准,NFE法标,UNI意大利标准,BS英标
紧固件相关的GB国标如:
GB/T 1237-2000 紧固件标记方法
GB/T 152.1-1988 紧固件 铆钉用通孔
GB/T 152.2-1988 紧固件 沉头用沉孔
GB/T 152.3-1988 紧固件 圆柱头用沉孔
GB/T 152.4-1988 紧固件 六角头螺栓六角螺母用沉孔
GB/T 16823.1-1997 螺纹紧固件应力截面积和承载面积

这些标准以及标准中涉及到的各种型号的产品都需要进入库里,在设计的时候选用。库中得有上千种的备件。 入库的不仅仅是尺寸、形状,还有各种产品公差、机械性能、表面缺陷、表面处理等特性数据,在检查的时候验证规范。这些数据积累,对任何一个公司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对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工作意味着长时间的枯燥无味的重复劳动,等耐得住寂寞,坐的了冷板凳,才能逐步把数据收集完整。 和互联网的应用不同之处还在于,可能你花了好几天时间收集好的一个冷门零部件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好几年都用不上。 而对公司来说,这些投入是不得不做的投入,但收益确是无法评估的。
在国际上这个领域的开发商都是老牌的厂商,拥有丰富的领域经验,积累了庞大的数据。 而且这些数据每年还都在更新。 比如PDMS是大型、复杂工厂设计项目的首选设计软件系统,英国AVEVA公司(原CADCentre公司)的旗舰产品。1977年发布了第一个PDMS商业版本。 现在大名鼎鼎的Autodesk也早于1982年就创立了,推出在设计领域知道的人最多的产品AutoCAD。
这不仅仅对技术人员是个挑战, 对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人也是挑战。 如果你不熟悉这些标准,和客户都无法正常地对话。 在辅龙公司,刘老师亲自负责销售和市场,手把手指导了4位销售人员,小W也是其中一员大将。至少得半年的培训,才能够勉强做一些演示和客户对话, 超过1年才能现场帮助客户解决一些问题。 而要做到能够分析识别客户的需求,提炼为产品需求并反馈到开发团队,至少得在这个领域沉浸3年以上。

三、领域风险
2005年开始就经常往设计院跑,基本上每个设计院都会在非常显眼的位置弄一个警示墙,贴着各种设计导致的事故的照片。 这也是工业软件设计方面的一个特点。 一个原料罐,要做成多大口径,用什么材质,高度是多少,都是硬壳的物理化学问题。2毫米厚的钢管能搞定的问题,计算成2.5毫米的,几千万额外成本就出去了。要是算的不对,搞成1.8毫米的钢管,爆裂出事,几个亿的损失就没了。而且现在都是终身负责制,说不好某一天在家吃着火锅看着电视,就有警察过来把人带走了。
相比之下, 我更愿意去解决如何应对几个亿的人并发访问的事务处理问题,和工业软件相比,这纯粹是工程问题。 当年12306春节抢票算力不足的问题,不也就是不到1年就解决了。而且这还是名利双收的事情。

四、选用育留
在团队建设方面,公司一直都是很朴素的做法,活多了招人,人多了找活。直到我离开公司,也没听说过公司有什么人才战略,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人才战略。当时也从未想过怎么去吸引人才到公司,也从未想过如何从公司的层面让人才留下来。
公司挂靠在中科院, 在招聘方面,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争取到北京户口。一直到现在,北京户口都是北漂们的梦想。在2005年前,北京市对户口指标控制的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在京高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留京基本都能拿到北京户口,每年公司都能够争取到2-3个户口指标,这也成了公司吸引人才最有力到筹码了。
公司内部也没有什么职级、职称,这也省却了很多公司所固有的晋升的烦恼。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也比较频繁,到年底盘点一下,人又多了,项目又多了,就任命几位”总“或者”副总“ 来负责。 对普通员工来说,其实也没啥变化,原来就是这些人在管着。严格说不算管,就是协调工作。对管理人员来说,除了称呼上略有变化,其他的都没变。该写的代码还得写,该写的文档也要写。 管理人员的任命,往往是以资历和个人意愿为主。 工作时间长的、了解项目情况,有责任心,也愿意带人的同学,只要性格上不那么偏激,基本就是项目负责人的人选了。 2005年左右正值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进的新人比较多, 让没有管理经验的老员工带团队,也闹出不少笑话。到了客户那边, 碰到问题,团队里都是新兵蛋子,让他们上手又不放心,啥事都得自己做,以至于出现团队所有成员自始自终在围观项目经理一个人干活的情况。 客户打趣说:你们团队是N个领导一个兵。 这个事情传到公司,大家也都只当做笑话,也没有人意识到是否需要做管理上的培训,或者评估这个人是否适合带项目的事情。
公司内部基本上没有什么培训,除了偶尔自发的一些技术分享外。 唐老师和公司几位高管在计算机学会也有任职,学会会组织一些业内的培训,特别是经理人培训。唐老师会争取几张门票回来,我也参加过几次,讲的东西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要落地的话基本都无从下手。
在2005年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不像现在影响力这么大,多数应届毕业生还是对外企趋之若鹜,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都是招聘大户,国内的主要是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当时辅龙的薪资和外企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2003年百度给的硕士毕业生的薪资也就在5000元/月左右, 辅龙和华为基本持平,能到6000多。 多数人对所谓的期权、股权还没有什么概念。网络还不算发达,坊间虽然有流传着各互联网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故事,大家在职业选择上还算保守。中科院的牌子多少给毕业生一些心里依靠。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 揭开了中国互联网造富的神话,互联网公司在招聘市场上大量招人,在薪资上碾压外企,更不用提名企了。 一上市就财务自由的故事撩动了每个应届毕业生的心。每年学校招聘,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都是主角,吸引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 雪上加霜的是,在2008年之后,辅龙公司能争取到的户口指标越来越少,直至没有,公司招聘就越来越困难了。在2008前,每年还能找到1-2硕士,2-3位正规本科生。后来大专生就越来越多了。但直到我离开公司,都没见过有博士入职。
离开辅龙几年后, 我转到了互联网公司工作。 在这期间,陆续有前同事找我看看互联网公司的机会,大部分情况都是爱莫能助,不管是年龄还是技术能力,多数人都已经错过了互联网公司的这一波机会了。 2019年在辅龙公司被收购前,还有2位同事从辅龙公司跑过来找我一起吃饭。 他们比我晚2年左右进入辅龙公司。那时候他们刚毕业不久,10多年来,一直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事业,默默地努力奋斗,但在年近40的时候, 作为家庭支柱,却猛然发现前景一片黯然。那一顿饭吃得非常地心酸。 由于产品价格受竞争对手的压制,一直无法提升, 公司收入好的时候能到3000万,差的时候不到1000万, 给员工的薪资和奖金也10多年来没有多少调整。想想北京这10几年来菜价米价都涨了多少倍,更别提房价了。 公司从市场上获取人才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高,人才质量也越来越差了,公司研发能力,产品竞争力持续下降。1998年写的代码,一直沿用到现在, 超过20年,称得上祖传代码了。没有人再有能力为软件开发引入新技术,或者新的管理方式。
相比之下,国外巨头Autodesk则一直人才济济,2003年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2008年成为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光员工办公座椅就是单价3000元以上的人体工学椅,多次成为中国和美国的最佳雇主。 全球106个国家拥有超过400万用户, 员工将近7000人,中国上海有1500员工, 是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 虽然和互联网公司相比, 这1500人不算多,但在辅助设计领域,这算是基本把中国该领域的精英一网打尽了。 一直到现在,在知乎等各种论坛上, 和Autodesk公司最多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进入这个公司?”。
image


image
image
两个公司办公室对比,上面是Autodesk公司,下面是辅龙公司的。

【南柯一梦】

2006年,辅龙公司的营收达到了3000万,内部对上市的期待突然就强烈起来了。 平时大家讨论的话题,逐步从买房变成了上市。 同时坊间传闻广联达公司正在筹划上市的事情, 更让大家相信辅龙上市不是不可能的。 广联达是啥公司? 那时候,广联达也在做辅助设计软件的,但在辅龙公司的同事们看来, 他做的是最简单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就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能够自动生成零部件的采购单,并跟踪这个采购过程。 可是谁也没有预期到,在2010年广联达公司上市后,辅龙公司距离上市却越来越远了。

从2007年开始, 公司的增长开始进入一个瓶颈了。 仿佛受到某种束缚,公司的营收一直就在3000万 左右徘徊,始终无法突破。 大家都束手无策,甚至有人都开始从风水上找原因。 从网上找到了好几份北京楼盘风水表,有几份把信息大厦列入黑名单了。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盛传公司要搬到上地九街那个偏僻的地方去。

对于公司未来的规模,大家也不是没有预期的。我们经常会和唐老师一起讨论公司的未来,说的最多的就是德国的中小企业。德国有很多百年企业,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不仅仅是宝马,保时捷,西门子,还有通快(Trumpf,机床和激光技术)、因戴克斯(Index, 高端数控机床)、麦太保(metabo,电动工具)等规模不大,但在各自领域中独领风骚的行业巨头。 我们也期望把公司做成一个小而美的独角兽,在管道设计领域的一个能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令人尊重的公司。

但这也仅仅是梦想而已,在海外竞争对手的围剿之下,辅龙始终无法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2008年,一直和我合作的一位领导,也是跟随唐老师从计算所到信息大厦的博士之一, 离开辅龙自己创业去了。此时我也逐步萌生去意。一年后,我也离开了中科辅龙公司。 开始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辅龙公司为什么做到3000万就到达了一个天花板,在外企、互联网公司辗转一圈后,也能找到千八百个原因。 但如何破解民族工业软件发展的难题,却是一个到现在还是无解的死扣。

现在还有几个国产CAD软件公司,如中望、浩辰等, 发展的看起来也挺不错的,也有不少人认为在工业软件领域,我们会逐步缩小和国外的差距的。 但现实很残酷。 大家都知道1980~2000年这20年是工业软件发展的黄金年代,这20年,美国孕育了微软、Oracle、Autodesk这些伟大的软件公司,在国内,虽然在每个领域我们起步都不算晚,但20年过去后,在工业软件领域仅留下一地鸡毛。 30年后的今天,美国工业软件并非停滞,而是以比国内更先进的管理制度、更雄厚的技术积累,且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国内强的多的技术精英带领下, 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并拓展到更宽的领域中。 这个差距不见缩小,反而还在迅速地扩大中。 更令人悲观的是,国内工业软件事实上面临着一场几乎是无法战胜的阳谋中。几千年前管仲所用的鲁缟之战、衡山之谋,现在反被人应用到工业软件领域。 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和中国的工业软件开发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平均薪酬的差距:


美国统计时使用雇员薪酬口径,数据来自薪酬网站

中国数据以企业人力成本口径,近似为雇员薪酬的1.5倍,数据来自公司财报

在美国,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之一Facebook是传统数据库软件公司Oracle的平均薪酬的1.72倍,考虑到工作时间和压力,这个比例对期望能有更多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的工程师来说,很容易做出选择。但在国内,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薪资则是用友这种还算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传统软件公司的3.4倍。这个巨大的差异,就不是工作时间的选择了。互联网公司对传统软件公司的冲击就体现在人才方面,包括工业软件公司,基本上很难获取到优秀人才。

幸运的是,整个社会开始逐步认识到,像操作系统、芯片设计、 模拟仿真、辅助设计这些基础工业软件就跟粮食一样,也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这些软件的存在,就跟粮食一样,在国际形势正常的时候,都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一旦出现风云变幻, 对应的工业领域就会出现断粮。 离开EDA软件,现代芯片不可能被设计出来,更不说生产了。离开管道设计软件,现在化工厂就无法被设计出来,更不用说了建设了,基建狂魔都不行。工业软件问题,本质和三农问题是一样的。在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如果没有人去关心种粮的农民收成几何,那在粮食短缺的时候,就再也找不到愿意种地的人了。三农问题已经是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了,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期待工业软件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在中国能够诞生类似Oracle,Microsoft,Autodesk这样的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