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教程

阅读刘润参加“WAIC”后的评论的感悟

  • 刘润介绍

    •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
    • 润米咨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曾任海尔、百度、恒基地产、中远国际、晨兴资本、康宝莱等多家企业的战略顾问,互联网转型专家。
    • 参考文章: 刘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10大感触
  • 对刘润文章的感悟

    • 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不同

      • 2024年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办,OpenAI,Claude,Genemi,Meta,Midjourney都没有来。不过微软来了。
      • 说“人工智能”有些保守。除了人工智能,炒菜机器人来了,出版社来了,视频网站来了,笔记本电脑来了。好多都来了。但他们确实又都和人工智能有关系。算是广义人工智能吧。这算不算是中国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 感知层,正在悄悄生长、快速进步

      • 感知层可能会在角落里爆发:检测脑电,获得触觉。这就是:感知。
      • 当大模型如火如荼的时候,感知层,正在某个角落里悄悄生长、快速进步。因为,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是人类智能的“前提”。感知层,也是人工智能的前提。
      • 感知层的进展,非常值得关注。现在的人工智能,学习的都是人类“咀嚼”过的知识。
      • 知识被用完的时候该做什么了呢?客观的讲,现在的知识已经进入到快枯竭的状态。
      • 人工智能必须从这个真实世界,用摄像头,用收音器,用触觉、用一切感知手段,直接获取信息。可以参考陆奇博士“感知-思考-实现”思考框架
    • “感知”的目的,是获取信息。“思考”的目的,是做出决策。“实现”的目的,是采取行动

      • 看见苹果是“感知”,决定吃掉是“思考”,用手拿起“实现”。
      • 科技每次对这三件事的跃升,就是新范式的新拐点。比如谷歌对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的跃升,OpenAI对思考(做出决策)的方式的跃升。
      • 真正的人工智能,必须有感知。然后,模型(思考)的价值,才会发挥到最大;
      • 感知,可以用“敏锐不敏锐”来评价;
      • 思考,可以用“聪明不聪明”来评价;
      • 配图:陆奇博士的“三位一体结构演化模式”
    • 大模型军备竞赛的胜利者,也许是小模型

      • 这次在WAIC,看到了很多国内大模型公司。百度的文心、阿里的通义、讯飞的星火。
      • 更多的,是很多公司包括专家,都是自称大模型的“小模型”。比如法律小模型(他们自称大模型)。医疗小模型(他们也自称大模型);
      • 可见的资本市场上,少量的全才(大模型),会和大量的专才(小模型),会共存很长时间。
    • 不要走在主航道的前面,而要走在它的下面,或者旁边

      • 主航道大公司都摸不到准确方向,烧钱是必然的,凭什么小公司做的就准?做好给大公司服务是最好的出路;
      • 先确定To B 业务还是To C 业务;
      • To B 做的是效率;To C 做的是兴趣;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方向;
      • 编程和数学,是未来大方向。

其他参考文章

  • 哈佛商业评论报告:中美等25国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比较
    • 人工智能领先者:美国与中国
    • 美国的目标是确保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方面“尽可能领先”
    • 中国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首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 仅从资本维度来看,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投资、人才多样性和数字经济发展排名前四的城市都在美国;中国的投资环境尚未清晰;
    • 在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 中国的优势:
      • 中国产生并消耗大量数据;
      • 中国拥有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人工智能研究社区;
      • 中国是人工智能监管的先行者;
    • 中国的劣势:
      • 中国与世界对抗,必须应对许多挑战;
      • 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削弱其创新能力;
      • 芯片稀缺是近期中国的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 对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可能会限制中国开发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